
你應該知道新中國是怎么誕生的!

物道君語:
10月1日的前一天是烈士紀念日,正是那2000萬名革命烈士用他們的鮮血身軀才換來今日之新中國。
而新中國的誕生,更是讓我們不用遭受欺侮,可以和平安定地生活。
物道君搜集整理了新中國成立的100個精彩瞬間
告訴你新中國是怎么誕生的?


新中國的誕生前,幾次解放戰役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摧枯拉朽般清除了反動政權的殘余勢力。了
解新中國的成立,離不開解放戰爭的革命戰士和槍林彈雨。
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解放全國最后一個農村根據地,新中國是從這里走出來的。
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西柏坡。

1947年6月,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搗黃龍,這是進行全國戰略進攻的轉折點。

中間兩位為鄧小平(左),劉伯承(右)。還記得以前學過劉伯承動手術的課文,他因為眼睛距離
腦部太近,拒絕使用麻醉劑。那篇文章,名叫《軍神》。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開始,歷經52天,解放了東北全境,解放軍在兵力數量上首次超越了國民黨。

1948年11月,解放東北后,圖為人們游行慶祝。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這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第二個,也是戰爭中犧牲人數最多的戰役。


有人說,淮海戰役的勝利,不僅靠解放軍在前線的浴血奮戰,還靠無數人民的小推車。圖為民眾為
前線士兵運送物資。

圖為淮海戰役繳獲的美式山炮。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結束,這是三大戰役中的最后一個,解放了華北大部分地區。

平津戰役中指揮的將領們。

1949年4月20日開始,解放軍開始渡江戰役,百萬雄獅過大江。圖為高射炮防空陣地。

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時,許多民眾幫忙渡江。圖中大辮子的小姑娘正用力劃槳,那時她才十六七
歲的年紀,她也期盼戰爭勝利后迎來花樣的青春。

渡江戰役中,火車上的流動鐵匠鋪。正是這些工程兵,解放軍才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進行架橋,
漕渡,破襲,攻堅。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解放包括南京等華東地區,國民黨政府覆滅。圖為解放軍占領總統府。
為此,毛澤東寫下: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解放軍進入南京城。


連戰告捷,緊接著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解放軍進入上海。



圖為上海戰役期間,年輕的戰士和衣睡在街頭,不擾市民。因為陳毅說:“我們野戰軍在城里不能野”。

圖為解放軍在上海,上海女學生為戰士縫補衣服,扣扣子。

1949年,中國解放軍野戰軍正在開作戰會議,指揮所露天簡陋又狹小,卻從這里誕生了許多精彩
的戰略和戰術。

某一次戰役勝利后,表彰大會的表彰,胸前的紅花是最大的榮耀。

圖為戰士的備戰行軍,正是他們穿越戈壁荒漠,我們才見紅花綠葉。

解放戰爭期間,戰士與人民的關系很融洽。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邀請了許多民主
人士一起協商建國。我們日后耳熟能詳的國歌,以及國旗,年號等就是誕生在這幾天里。這是黎
明前的曙光,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
早在1948年,已經有民主人士開始北上,一起協商建國。

1949年6月15日,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的休息間隙抽煙。

1949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專程來到北平火車站迎接宋慶齡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
全體會議。


1949年,宋慶齡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發表演講。

第一屆政協會議,商定了首都為北京,圖為1949年解放后的故宮博物院。

1949年的北京前門廣場,這個千年古都,將再次見證一個國家的壯大。

同時還商定了國旗,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設計的復字32號原稿,此時已經與最
終確定的國旗版本無異。

曾聯松設計的“黃河旗”

其他一些落選作品,設計很大方,也很有代表性。

國家征集國徽設計,收了近千副作品,但都不太滿意。最后大典時,國徽都沒最終確定,只好用
標語代替。圖為大典當日天安門城樓的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直到1950年,國徽由中央美術學院張仃以及清華大學林徽因兩隊進行設計復選,圖為林徽因參選
版本,以國名、五星、齒輪、稻禾為表現題材。

圖為中央美術學院張仃版本,以齒輪,稻禾及天安門為表現題材。

同時,政協會議還確定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圖為兩人合影,左為聶
耳,右為田漢。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中國首次用廣播向全國直播,記者們提前擬好播音稿,再由播音員直
播。圖為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齊越,丁一嵐。慶典那天,他們一站就是7小時。

而新中國的第一次升旗,旗桿原定與天安門城樓同高,即35米。可找到35米的旗桿材料在當時的
北京難于登天。時間緊迫,負責人林治遠用4根自來水管一節節焊接起來,長度是22.5米。

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是由周令釗按照片繪制完成。最初,畫像里毛澤東衣領扣子是開的,聶
榮臻看到后認為風紀扣還是系上為好。周令釗連夜趕工,在大典前晚完成了。

下圖是畫像的原照,拍于1945年6月。當時毛澤東選擇這張用于大典,因為他認為這張隨意點,
自然點。

10月1日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八個大宮燈。當時,中國沒人扎過這樣的大燈籠,負責人從清朝檔案里
找到了傳統扎燈藝人。但他也說這大尺寸從沒做過,除非在天安門上做,這樣就不用運上去了。
老藝人帶著徒弟吃住在城樓上,整整三天完成了這八個各重達80公斤的大宮燈。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重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
府,今天成立了!”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終于在百年屈辱中新生了,人民也終于站了起來。這
天,是一個舊世界的覆滅,一個新世界的誕生。

周恩來為了籌備開國大典,已4天4夜沒合眼了。但在當日下午,他仍強撐疲勞的身體,精神抖擻
地出現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而毛澤東則是徹夜未眠。對于這個新國家的成立,他興奮且憂慮,因為當時尚未全部解放,國家
依舊一窮二白,人民還深陷苦難之中。慶典當日,毛澤東留下的照片里,很少有下圖那樣開心大
笑的。

到了下午兩點多,主要人員和外賓們紛紛抵達會場。

入場人員胸前都帶著紅色綢條的代表證。但毛澤東準備走上臺階時,卻發現他的代表證丟了,秘
書趕緊找到鐘靈。鐘靈飛快寫了“毛主席”三字,制作完畢,正好趕上正要邁上城樓臺階的毛澤東
,為他別上了綢條。圖為佩戴紅綢條的毛澤東。

9月30日晚,許多工人、學生早早就在夜間來到了天安門廣場。他們在黑夜里等待東方曙光,就如
從民族苦難中的等著救他們的新中國。圖為笑容洋溢的工人代表。

當時現場多達30多萬人,這樣的大型聚會,在這個新生的共和國里還是第一次。但人人都井然有序。

圖為參加大典表演的姑娘和小孩,70年前他們青春正好,如今或已垂垂老矣,或已不在人間。

當時邀請了許多外賓,他們也很認真地觀看。


在天安門城樓上抽煙的毛澤東。他是最著名的煙民,有人評價可能所有國家領導人抽過的卷煙都
沒有他多。但晚年的毛澤東卻毅力驚人,成功戒煙,令人敬佩。

洋溢笑容的朱德,這個戎馬一生的將軍,戰場上勇猛,私底下卻是親善的人,很喜歡小孩。

下午15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典禮現在開始!”
毛澤東環視人群,慢慢走到麥克風前,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這句洪亮之音,傳遍鴻宇,傳遍河山,傳入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之后,毛澤東按動升旗電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第一首國歌激昂奏響。
當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因為麥克風太敏感,主席焦急而小聲地問:升旗的機關在哪里?卻不
料傳播到全國人民耳中。

下午4時多,朱德和聶榮臻坐在汽車上檢閱三軍。此次參加的部隊,有1.6萬名戰士,17架飛機,
119門火炮,152輛裝甲車及坦克、222臺汽車、2344匹軍馬。

圖為從天安門城樓上往下望,浩浩蕩蕩的軍隊和民眾。

天安門城樓前的第一面八一軍旗。

最開始的是海軍,白帽藍衣,是中國領海里令人心安的顏色。圖為海軍踢正步走過天安門城樓。


接著是步兵,中國軍隊大部分是步兵。圖為齊頭并進,整齊劃一的步兵方陣。步軍方陣經過天
安門城樓前。


正在接受檢閱的步兵。

緊隨其后的是炮兵,有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等。當時的中國,武器落后,許多裝備還是
俘獲敵軍的加以整修利用的,甚至許多輕型火炮要靠牲口牽引拉動。


胸前帶著紅花的炮兵們。

而戰車方陣最是雄偉,各種坦克裝甲車齊齊并進,聲音轟隆。這些巨型鋼鐵武器給當時兵力落
后的中國帶來了許多信心。

圖為坦克前的坦克兵,他們還在接受檢閱,隨時準備好走過天安門。

圖為一名坦克兵,胸前是紅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牌,那時的軍人,帥氣樸實,眼神堅定。

下圖帶著護目鏡的坦克兵,在他的身后是一輛蘇軍的T-26型坦克。

這是“功臣號”,中國第一輛坦克,繳獲的日本97式中型坦克,現藏于中國軍事博物館。
因為毛病多,車齡久,人們戲稱它是老頭坦克,但它卻屢次立下戰功。圖為功臣號通過天安門。

那時中國的戰車等裝備,都是繳獲的舊武器,各個國家的都有,也被稱為萬國牌。所以,為了
確保這些坦克不熄火,戰士們日夜調整修復。但最終還是有一輛裝甲車在駛過天安門后熄火了
,所幸后面的車一直頂著它往前走,才順利完成了任務。


面對敵軍機械化現代化的武器,中國戰士的騎兵連絲毫不膽怯,驍勇善戰,征戰南北。圖為騎
兵連走過天安門,這些軍馬并行,動作幾乎完全一致。

騎兵部隊舉旗敬禮致敬。

當空軍隊伍飛過時,歡呼聲此起彼伏,圖為空軍編隊飛過北京上空。

那天參加空軍的飛機只有17架,但最終卻有26架飛過天安門。周恩來總理說:不夠,就飛兩遍。
于是,飛在前面的P-51飛機繞個圈接到編隊末尾,兩次經過天安門。

圖為南苑機場準備起飛的P-51戰斗機,這種機型速度極快,很多人不知道,當時參與的飛機里,
有兩架P-51和兩架蚊式戰斗機是帶實彈受閱的,這在世界史無前例。因為要防止敵人的飛機進行
空襲。

飛機飛過天安門,毛澤東和眾人向空中揮手歡呼,群眾一起把帽子等東西拋往空中。

之后便是群眾游行。有些親自參與的人說:這是我一生中最有價值和最值得紀念的一天。那時
的人們,每個人都沉浸喜悅中,那是一種多真誠的笑。


學生們振臂高呼,五四運動的火苗今天終于燒出了一個新天地。


圖為194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北京。


當時的《人民日報》關于開國大典的報道。

全世界人民致賀的報道。


滄海桑田,四季變換,70年不過瞬息。

如今的“中國”,已經挺立在世界上,正為著五千年來的榮光而堅定前行。一代代中國人,在70
年的披荊斬棘里,創造了一個個令人稱奇的奇跡。
而這一切,都源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那是所有偉大的起點。
1949年后,新中國剛剛成立,便開始了數十年的掃盲運動。簡化漢字,制定拼音,辦識字班。
這在只有少數人識字的封建時代來說,幾乎不敢想象的。


1986年,中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無數渴望知識的孩子走出山區,見識到了更廣
闊的世界,拓寬了人生。你、我、他,都是其中一員。
1984年,一個老人南下,中國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工業、商業急速飛騰,我們不再
只有留守土地,也能進入產業中。一個新時代真正的到來。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騰飛,巨大的市場和消費力讓世界嘆為觀止,2010年,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體。

如今的中國,互聯網發達,能足不出戶就有物流和外賣服務,能出門不帶現金享受著移動支付。
如今的中國,600萬個通信基站,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
高鐵里程3萬公里,世界第一;高速公路14.3萬公里,世界第一;天然氣輸送總程,世界第一.....

2011年,利比亞戰火蔓延,中國撤出356860名華僑。中國航班不停起降,中國軍艦護送郵輪。
在那個戰亂時刻,不是中國公民絕不允許你上船;在所有的機場海關,永遠是華人優先。那一刻,
身為一個中國人是驕傲的,親歷者說:“我在生死時刻都沒有流的眼淚,回到祖國的一剎那,流了
下來。”
不因為什么,只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108年前,在廣州,方聲洞、林覺民起義被俘,在黃花崗的槍炮下壯烈死去。他們想要民主與革命。
100年前,在北平,一群學生點燃了一把火,他們要燒毀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囚籠。他們想要自
由和科學。
98年前,在嘉興,一群人在一條游船上結束了一場會議,也誕生了一個政黨。他們想要獨立和解放。
70年前,在北京,周恩來說飛機不夠,就飛兩遍。天安門城樓上的人想告訴世界,中國能行。他們
想要復興與強大。
2019年,我們想告訴你們:中國百年來所追求的如今都有了,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轉自-中國管科院木業中心
至今新中國誕生已75周年。

物道君語:
10月1日的前一天是烈士紀念日,正是那2000萬名革命烈士用他們的鮮血身軀才換來今日之新中國。
而新中國的誕生,更是讓我們不用遭受欺侮,可以和平安定地生活。
物道君搜集整理了新中國成立的100個精彩瞬間
告訴你新中國是怎么誕生的?


新中國的誕生前,幾次解放戰役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摧枯拉朽般清除了反動政權的殘余勢力。了
解新中國的成立,離不開解放戰爭的革命戰士和槍林彈雨。
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解放全國最后一個農村根據地,新中國是從這里走出來的。

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西柏坡。

1947年6月,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搗黃龍,這是進行全國戰略進攻的轉折點。

中間兩位為鄧小平(左),劉伯承(右)。還記得以前學過劉伯承動手術的課文,他因為眼睛距離
腦部太近,拒絕使用麻醉劑。那篇文章,名叫《軍神》。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開始,歷經52天,解放了東北全境,解放軍在兵力數量上首次超越了國民黨。

1948年11月,解放東北后,圖為人們游行慶祝。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這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第二個,也是戰爭中犧牲人數最多的戰役。


有人說,淮海戰役的勝利,不僅靠解放軍在前線的浴血奮戰,還靠無數人民的小推車。圖為民眾為
前線士兵運送物資。

圖為淮海戰役繳獲的美式山炮。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結束,這是三大戰役中的最后一個,解放了華北大部分地區。

平津戰役中指揮的將領們。

1949年4月20日開始,解放軍開始渡江戰役,百萬雄獅過大江。圖為高射炮防空陣地。

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時,許多民眾幫忙渡江。圖中大辮子的小姑娘正用力劃槳,那時她才十六七
歲的年紀,她也期盼戰爭勝利后迎來花樣的青春。

渡江戰役中,火車上的流動鐵匠鋪。正是這些工程兵,解放軍才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進行架橋,
漕渡,破襲,攻堅。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解放包括南京等華東地區,國民黨政府覆滅。圖為解放軍占領總統府。
為此,毛澤東寫下: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解放軍進入南京城。


連戰告捷,緊接著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解放軍進入上海。



圖為上海戰役期間,年輕的戰士和衣睡在街頭,不擾市民。因為陳毅說:“我們野戰軍在城里不能野”。

圖為解放軍在上海,上海女學生為戰士縫補衣服,扣扣子。

1949年,中國解放軍野戰軍正在開作戰會議,指揮所露天簡陋又狹小,卻從這里誕生了許多精彩
的戰略和戰術。

某一次戰役勝利后,表彰大會的表彰,胸前的紅花是最大的榮耀。

圖為戰士的備戰行軍,正是他們穿越戈壁荒漠,我們才見紅花綠葉。

解放戰爭期間,戰士與人民的關系很融洽。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邀請了許多民主
人士一起協商建國。我們日后耳熟能詳的國歌,以及國旗,年號等就是誕生在這幾天里。這是黎
明前的曙光,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
早在1948年,已經有民主人士開始北上,一起協商建國。

1949年6月15日,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的休息間隙抽煙。

1949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專程來到北平火車站迎接宋慶齡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
全體會議。


1949年,宋慶齡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發表演講。

第一屆政協會議,商定了首都為北京,圖為1949年解放后的故宮博物院。

1949年的北京前門廣場,這個千年古都,將再次見證一個國家的壯大。

同時還商定了國旗,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設計的復字32號原稿,此時已經與最
終確定的國旗版本無異。

曾聯松設計的“黃河旗”

其他一些落選作品,設計很大方,也很有代表性。

國家征集國徽設計,收了近千副作品,但都不太滿意。最后大典時,國徽都沒最終確定,只好用
標語代替。圖為大典當日天安門城樓的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直到1950年,國徽由中央美術學院張仃以及清華大學林徽因兩隊進行設計復選,圖為林徽因參選
版本,以國名、五星、齒輪、稻禾為表現題材。

圖為中央美術學院張仃版本,以齒輪,稻禾及天安門為表現題材。

同時,政協會議還確定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圖為兩人合影,左為聶
耳,右為田漢。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中國首次用廣播向全國直播,記者們提前擬好播音稿,再由播音員直
播。圖為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齊越,丁一嵐。慶典那天,他們一站就是7小時。

而新中國的第一次升旗,旗桿原定與天安門城樓同高,即35米。可找到35米的旗桿材料在當時的
北京難于登天。時間緊迫,負責人林治遠用4根自來水管一節節焊接起來,長度是22.5米。

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是由周令釗按照片繪制完成。最初,畫像里毛澤東衣領扣子是開的,聶
榮臻看到后認為風紀扣還是系上為好。周令釗連夜趕工,在大典前晚完成了。

下圖是畫像的原照,拍于1945年6月。當時毛澤東選擇這張用于大典,因為他認為這張隨意點,
自然點。

10月1日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八個大宮燈。當時,中國沒人扎過這樣的大燈籠,負責人從清朝檔案里
找到了傳統扎燈藝人。但他也說這大尺寸從沒做過,除非在天安門上做,這樣就不用運上去了。
老藝人帶著徒弟吃住在城樓上,整整三天完成了這八個各重達80公斤的大宮燈。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重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
府,今天成立了!”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終于在百年屈辱中新生了,人民也終于站了起來。這
天,是一個舊世界的覆滅,一個新世界的誕生。

周恩來為了籌備開國大典,已4天4夜沒合眼了。但在當日下午,他仍強撐疲勞的身體,精神抖擻
地出現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而毛澤東則是徹夜未眠。對于這個新國家的成立,他興奮且憂慮,因為當時尚未全部解放,國家
依舊一窮二白,人民還深陷苦難之中。慶典當日,毛澤東留下的照片里,很少有下圖那樣開心大
笑的。

到了下午兩點多,主要人員和外賓們紛紛抵達會場。

入場人員胸前都帶著紅色綢條的代表證。但毛澤東準備走上臺階時,卻發現他的代表證丟了,秘
書趕緊找到鐘靈。鐘靈飛快寫了“毛主席”三字,制作完畢,正好趕上正要邁上城樓臺階的毛澤東
,為他別上了綢條。圖為佩戴紅綢條的毛澤東。

9月30日晚,許多工人、學生早早就在夜間來到了天安門廣場。他們在黑夜里等待東方曙光,就如
從民族苦難中的等著救他們的新中國。圖為笑容洋溢的工人代表。

當時現場多達30多萬人,這樣的大型聚會,在這個新生的共和國里還是第一次。但人人都井然有序。

圖為參加大典表演的姑娘和小孩,70年前他們青春正好,如今或已垂垂老矣,或已不在人間。

當時邀請了許多外賓,他們也很認真地觀看。


在天安門城樓上抽煙的毛澤東。他是最著名的煙民,有人評價可能所有國家領導人抽過的卷煙都
沒有他多。但晚年的毛澤東卻毅力驚人,成功戒煙,令人敬佩。

洋溢笑容的朱德,這個戎馬一生的將軍,戰場上勇猛,私底下卻是親善的人,很喜歡小孩。

下午15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典禮現在開始!”
毛澤東環視人群,慢慢走到麥克風前,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這句洪亮之音,傳遍鴻宇,傳遍河山,傳入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之后,毛澤東按動升旗電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第一首國歌激昂奏響。
當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因為麥克風太敏感,主席焦急而小聲地問:升旗的機關在哪里?卻不
料傳播到全國人民耳中。

下午4時多,朱德和聶榮臻坐在汽車上檢閱三軍。此次參加的部隊,有1.6萬名戰士,17架飛機,
119門火炮,152輛裝甲車及坦克、222臺汽車、2344匹軍馬。

圖為從天安門城樓上往下望,浩浩蕩蕩的軍隊和民眾。

天安門城樓前的第一面八一軍旗。

最開始的是海軍,白帽藍衣,是中國領海里令人心安的顏色。圖為海軍踢正步走過天安門城樓。


接著是步兵,中國軍隊大部分是步兵。圖為齊頭并進,整齊劃一的步兵方陣。步軍方陣經過天
安門城樓前。


正在接受檢閱的步兵。

緊隨其后的是炮兵,有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等。當時的中國,武器落后,許多裝備還是
俘獲敵軍的加以整修利用的,甚至許多輕型火炮要靠牲口牽引拉動。


胸前帶著紅花的炮兵們。

而戰車方陣最是雄偉,各種坦克裝甲車齊齊并進,聲音轟隆。這些巨型鋼鐵武器給當時兵力落
后的中國帶來了許多信心。

圖為坦克前的坦克兵,他們還在接受檢閱,隨時準備好走過天安門。

圖為一名坦克兵,胸前是紅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牌,那時的軍人,帥氣樸實,眼神堅定。

下圖帶著護目鏡的坦克兵,在他的身后是一輛蘇軍的T-26型坦克。

這是“功臣號”,中國第一輛坦克,繳獲的日本97式中型坦克,現藏于中國軍事博物館。
因為毛病多,車齡久,人們戲稱它是老頭坦克,但它卻屢次立下戰功。圖為功臣號通過天安門。

那時中國的戰車等裝備,都是繳獲的舊武器,各個國家的都有,也被稱為萬國牌。所以,為了
確保這些坦克不熄火,戰士們日夜調整修復。但最終還是有一輛裝甲車在駛過天安門后熄火了
,所幸后面的車一直頂著它往前走,才順利完成了任務。


面對敵軍機械化現代化的武器,中國戰士的騎兵連絲毫不膽怯,驍勇善戰,征戰南北。圖為騎
兵連走過天安門,這些軍馬并行,動作幾乎完全一致。

騎兵部隊舉旗敬禮致敬。

當空軍隊伍飛過時,歡呼聲此起彼伏,圖為空軍編隊飛過北京上空。

那天參加空軍的飛機只有17架,但最終卻有26架飛過天安門。周恩來總理說:不夠,就飛兩遍。
于是,飛在前面的P-51飛機繞個圈接到編隊末尾,兩次經過天安門。

圖為南苑機場準備起飛的P-51戰斗機,這種機型速度極快,很多人不知道,當時參與的飛機里,
有兩架P-51和兩架蚊式戰斗機是帶實彈受閱的,這在世界史無前例。因為要防止敵人的飛機進行
空襲。

飛機飛過天安門,毛澤東和眾人向空中揮手歡呼,群眾一起把帽子等東西拋往空中。

之后便是群眾游行。有些親自參與的人說:這是我一生中最有價值和最值得紀念的一天。那時
的人們,每個人都沉浸喜悅中,那是一種多真誠的笑。


學生們振臂高呼,五四運動的火苗今天終于燒出了一個新天地。


圖為194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北京。


當時的《人民日報》關于開國大典的報道。

全世界人民致賀的報道。


滄海桑田,四季變換,70年不過瞬息。

如今的“中國”,已經挺立在世界上,正為著五千年來的榮光而堅定前行。一代代中國人,在70
年的披荊斬棘里,創造了一個個令人稱奇的奇跡。
而這一切,都源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那是所有偉大的起點。
1949年后,新中國剛剛成立,便開始了數十年的掃盲運動。簡化漢字,制定拼音,辦識字班。
這在只有少數人識字的封建時代來說,幾乎不敢想象的。


1986年,中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無數渴望知識的孩子走出山區,見識到了更廣
闊的世界,拓寬了人生。你、我、他,都是其中一員。
1984年,一個老人南下,中國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工業、商業急速飛騰,我們不再
只有留守土地,也能進入產業中。一個新時代真正的到來。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騰飛,巨大的市場和消費力讓世界嘆為觀止,2010年,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體。

如今的中國,互聯網發達,能足不出戶就有物流和外賣服務,能出門不帶現金享受著移動支付。
如今的中國,600萬個通信基站,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
高鐵里程3萬公里,世界第一;高速公路14.3萬公里,世界第一;天然氣輸送總程,世界第一.....

2011年,利比亞戰火蔓延,中國撤出356860名華僑。中國航班不停起降,中國軍艦護送郵輪。
在那個戰亂時刻,不是中國公民絕不允許你上船;在所有的機場海關,永遠是華人優先。那一刻,
身為一個中國人是驕傲的,親歷者說:“我在生死時刻都沒有流的眼淚,回到祖國的一剎那,流了
下來。”
不因為什么,只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108年前,在廣州,方聲洞、林覺民起義被俘,在黃花崗的槍炮下壯烈死去。他們想要民主與革命。
100年前,在北平,一群學生點燃了一把火,他們要燒毀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囚籠。他們想要自
由和科學。
98年前,在嘉興,一群人在一條游船上結束了一場會議,也誕生了一個政黨。他們想要獨立和解放。
70年前,在北京,周恩來說飛機不夠,就飛兩遍。天安門城樓上的人想告訴世界,中國能行。他們
想要復興與強大。
2019年,我們想告訴你們:中國百年來所追求的如今都有了,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轉自-中國管科院木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