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母廟建于明代,在解放后文革時被全毀。文革過后,70年代后期,信善群眾認為重建廟對眾生有利,逐捐資集款,出工出力,重建了今天的圣母廟。
圣母廟是集佛教、道教、儒教為一體的,供信教客朝拜的地方廟宇。由于是民間自發(fā)行為,所以,在建筑風格和教派文化上多有偏頗,盡管如此,但這表達了當在群眾信善、從善的良好愿望。
圣母廟內有圣母佛像菩薩、藥王菩薩、財神菩薩、南海觀音、玉皇大帝,集中反映了民眾對仁慈、健康、財富等太平生活的向往。廟內有“七星井”,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日和月”。傳說此井能保水救災,只要其中的哪一口井有水,便能保一方無災。民國時,七星井有一口悄然干涸,未能及時補水,結果柳江古鎮(zhèn)上四家財主之一的張姓財主一家宅院毀于一場大火。 解放后,特別的廟宇毀后,也有多次火災,60-70年代尤其多,這也是重建柳江圣母廟的緣由之一。
望月樓是圣母廟的主建筑,明月皎潔時,此處觀月,山高天凈,頗具情調。
游客至廟,可點香祈拜。也可撞鐘擊鼓,體驗佛教中“晨鐘暮鼓”的寺院文化。鐘聲響起,古鎮(zhèn)皆可聞,多為游客撞擊。 由重力壩進入老街,穿街后上公路,前行約50米,左側上山石徑即可至圣母廟;或沿公路直行,“丁“字路口左行,通過碑林亭,上可至圣母廟,行程約10分鐘。
上一條:王影聰筆下的洪雅侯家山寨
下一條:碑林